【散文】王镜宾/仁山智水牵世界

  王镜宾

  大江滔滔,碧水东流,顺着嘉陵江一路向南,蜿蜒回环,青山如黛,稻田连片,来到了四川省的红色广安市。广安市拥有“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圣地”四张名片,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取“广土安辑”之意设广安郡,广安之名沿用至今,1993年设地区,1998年撤地设市,因邓小平同志故里而闻名四海。

  一路走来,不见现代化工业的污染和喧嚣,看到的是农耕文明的祥和与静谧,文化旅游业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走进邓小平故里——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是一个5A级红色旅游景区,占地八百多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廉政教育基地。景区很大,门口有江泽民题字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大门口有按他一生“三落三起”的跌宕起伏经历设计的三叠建筑和最后铸就的一座伟大丰碑,令人感叹和遐想。

  走进大门,一路鸟语花香,香樟摇曳,榕树擎伞,翠竹环绕,潺流淙淙,三角梅绽放,荷塘沁香,一片祥和。步道两侧有全国各地单位对小平故里献爱心栽种的树林,美化了这里的环境,加上气候温暖,雨水丰沛,滋润着这里环境,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呼吸令人清心润肺,心旷神怡,正如唐诗所吟:“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走上石板路,听着流畅娴熟的讲解,娓娓动听,状若汲泉。讲解员俏丽端庄,侃侃而谈,举止大方,业务娴熟,富有亲和力感染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倍感温馨。正值建党百年,学习参观的人从少儿到部队,从大学生到中老年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感受伟人的生平事迹,令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

  景区内,穿过宽敞的石板路,沐浴着青竹林海的清爽,走进邓小平的铜像广场,据介绍,制作这个坐在藤椅上的铜像是家乡人认为他为国为民操劳一生,请他回到家乡坐下好好休息一下。旁边有花篮,许多单位和个人在此为伟人邓小平敬献上硕大的花篮,写上祝福语,由讲解员主持,鞠躬致意,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转向东去,是他的纪念馆,展出408幅图片,170件文物,展示了邓小平从少年求学、出国留学、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生平事迹和辉煌成就,特别他15岁就去法国打工,他曾经说,我个子低是因为我少年的时候经常吃不饱,被迫去当制革厂工人、钢厂工人打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被错误批判过,下放劳动。他和家人倍受磨难,仍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他老年时把继母接到北京尽孝,颐养天年活过百岁等等,这些事迹特别令人感动,许多中老年观众听得十分认真,流下了眼泪。

图片

  邓小平故居是三合院,是凹型,坐东朝西,吸纳瑞气,正屋是江泽民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匾额,使这个普通民居熠熠生辉。门楣两侧有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铸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高度概括了邓小平的伟大功绩。他的旧居屋后有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山,屋前是一个荷花盛开、风光旖旎的池塘,远处隐约可见一座笔架山,“门前有座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邓小平同志能文能武,是军事家、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书法也很有造诣,应验了这句民谚。

  故居有他几代人住过的房子,有客厅、卧室、养蚕织布等农业和手工业用具,陈设简单,是川东农家的缩影。

  邓小平出生时家境殷实,相当于那个时代的乡绅、富农。父亲在县城做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武装部长,消灭过土匪,福佑一方百姓。邓小平的祖上有功名,清乾隆年间出过一位进士,叫邓时敏,在朝廷里做过翰林、大理寺正卿,一生刚正不阿,颇有建树。1774年邓时敏告老还乡,朝廷为表彰其德行,于嘉庆年间赐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由皇帝御笔题写,牌坊林由此得名。正是前人恩德,后人福荫。

图片

  决定他人生命运的是其父亲邓绍昌带他去重庆长了见识,得知有赴法国留学的机会,送他漂洋过海,才开启他伟大的人生之旅,要感谢这位睿智而狠心的父亲让农家少年从人生的山脚登上山顶,是他造就这位世界级的伟人。

  从图片上看,邓小平从青少年就开始游历了欧亚大陆,足迹遍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吃尽苦中苦,受过累上累,见识了西方发达强大的工业文明,目睹了西方列强崛起,打遍世界无敌的原因,也看清了列强的丑恶嘴脸。他在法国很早认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很快入党,增长了见识,具有世界眼光,树立了远大理想,磨砺了坚强性格,具备了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心理素质,愈挫愈奋,百炼成钢。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能够跑好人生第一棒和最后一棒,开好人生第一局,打赢人生最后一仗,也使中国变乱为治,变穷为富,变慢为快,变弱为强,变封闭为开放,变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打胜了这决定性一仗,也是一次快速崛起的翻身仗、顺风仗。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天天打胜仗,改革开放时期祖国日新月异,是他心情最好的时期。相反,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他的人生就会改写,也不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

图片

  少年出国留学的经历影响了邓小平的一生,挥之不去,刻骨铭心。在“小平小路”上,让他思考了无数次中国的前途命运。读书改写人生,见识决定认识,经历影响决策,格局决定结局,眼光影响布局,胸怀绘制蓝图,文化决定理想,信仰决定抱负,性格决定命运,伟人的运势影响国运和民族命运。1973年他回到北京见到毛主席,毛主席问他在江西三年怎么度过的,他简略地回答:等待。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辛酸、煎熬、痛苦、思索与期盼。他不是从中国看世界,而是从世界发展大势看中国;他不是从个人得失看国运,而是引导国运带动民族、个人命运改变;他不是从局部看全局,而是从全局看局部;他不是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看政治,而是从政治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国防等;他不是从十年看百年,而是从百年看十年分步走,正是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正是:

渠江奔流走远方

嘉陵滔滔汇长江

一叶扁舟向世界

改变国运写沧桑

  因此,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邓公复出后铁腕拨乱反正,为许多开国元勋平反昭雪,为群众纠正冤假错案,为成分高的人摘帽子,重用知识分子,倡导依法治国等,为国家疗伤,为民族医痛,赢得了军心民心;恢复高考,推行农村联产承包,推动工业和城市体制改革,组织高层出国考察,建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解放思想,反对窝里斗,消除内耗,颠覆了“社会主义是贫穷普遍化”,不搞市场经济等传统观念,提出许多新理念,让中国这个落后的大国奋起直追。他像一个勇敢无畏的纤夫,从渠江出发,一步步迈向嘉陵江,跨过长江,走向大海,把陆地上的黄色民族引向蔚蓝文明,一步步把中国拉到世界文明的大潮中,引向文明融合,携手共赢共话发展的新时代。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纵观他的一生,他的过去情结淡,未来情结浓;他的传统观念淡,现代化观念浓;他的家乡观念轻,家国情怀重;他的个人思想少,大局观念强;他的战术观念少,战略思维强。他几十年不回家,不为家乡办实事,民间说他属大龙,“龙入大海不回首”,因为他把家乡放入了中国发展的大棋局,把中国放入了世界发展的大棋局。通过全国看家乡广安,通过世界看中国,从未来反观现在,从时代的峰巅俯瞰广袤的川蜀大地和泱泱中华,而不是相反。

  邓小平把中华装入胸怀才能引领全中华,把世界装入胸怀才能融入世界,把未来谋划眼底,才能引领未来,超越时代创造新时代。这样他才能高出常人许多,才能胸怀天下,海纳百川,面向世界,引领未来,创造辉煌。这便是参观学习,采风邓公故里我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正是:

少年离川去留洋

食不果腹做轧钢

逆境崛起左右江

鏖战太行谋解放

力挺成渝树声望

“三落三起”藏锋芒

奋起直追善思变

开创伟业国运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