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医缘 | 作者:冯继军

  作者:冯继军

  陶家坝子杨柳村杨树林有个女儿叫杨华,年方二十出头,长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但是,遗憾的是,世间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杨树林的女儿长大以后就没有说过话,是个聋哑女。

  小时候,杨树林带着女儿到处求医问药,但是,父女两路没有少跑,女儿药没有少吃,但是,至今女儿的耳病还是外甥子提灯笼一一照舅(旧),没有好转。

  女儿的病还没有治好,一晃女儿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杨树林为了女儿的婚事伤透了脑筋,随便找个人家把女儿嫁出去吧,怕女儿耳朵有毛病,到了婆家不受待见。留在家里养着吧!女大不中留,不能耽误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有一天,杨树林突发奇想,女儿虽然又聋又哑,不会说话,但是,女大十八变,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出落的金枝玉叶,如花似玉,这也是作为女人的一大本钱。

  杨树林打定主意,死马当作活马医。过去有比武招亲的先例,现在,我也来个治病选婿。他向外界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治好女儿的病,让女儿开口说话,他就招此人为杨家的上门女婿。

  张生是个游医,祖传了父亲的医术,行走於方圆十里八村,为当地的村民百姓排忧解难,看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痛,随叫随到,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口碑很好,医术算不上精湛,也还有些小名气。

  张生听说杨树林放出话来,要为女儿治病选婿,心想,我二十五六岁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要是能够为杨树林的女儿治好耳病,首先对自己的医术是一次证明,同时也是为自己打个活广告,还可以得到末来老丈人的认可,迎娶如花似玉的姑娘,抱得美人归,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上门一试。

  张生打听到杨树林的女儿并不是先天性耳聋,是小时候一次生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小心染上的耳病,如果用药得当,还是有治瘉的可能。

  张生打定主意,除了买来一些治疗耳病的相关书籍,潜心研究,带着问题到省城大医院自费咨询了治疗耳病的专家教授。然后制订了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张生找到杨树林说明来意,详细了解了杨华小时候的一些情况,与杨华进行了一些正面接触,观察了杨华对外界的反应。张生想,要治好杨华的耳病,除了药物治疗,重要的还要让病人从思想上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主动配合药物治疗,这样,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定主意,張生征得杨树林同意,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杨华开出了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处方。

  治疗过程中,张生尽量找机会多与杨华接触,拉近与杨华之间的距离,用手势与眼神与杨华沟通交流,让杨华从内心接受张生的帮助和药物治疗,使药物在杨华体内得到尽可能的吸收,让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最大的疗效。

  治疗中,张生找机会在杨树林的陪同下,尽量带着杨华与大自然多一些亲密接触,缓解杨华因病造成的精神压力,让杨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精神和药物的双重治疗。

  在配制中药制剂时,张生还在杨树林的陪同下,带着杨华上山亲自采集中草药,让杨华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有一次,张生在攀爬石壁采集一味草药时,不慎摔倒受伤,杨树林父女俩惊吓之余深受感动,杨华更是流出了伤心的泪水。张生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上山采集中草药为自已治病的行为让杨华既感动又心疼,张生的形象在杨华心目中渐渐高大起来。

  看到杨华情绪发生变化,张生为杨华治疗耳病更加上心,杨华思想上对张生越发信任,行动上对张生越来越依赖,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有一天,张生走进杨树林家的院子,杨华兴奋地从家里跑出来,喜形于色,远远地向张生招手打招呼,嘴里断断续续地喊出了“姜……新,姜……新,怪来……怪过来”。张生听到杨华开口说话,高兴的跳起来,一下子跑到杨华面前,拉着杨华的手不停地摇啊摇,激动的也结巴起来,嘴里冒出:“你……你能……说话啦!”

  杨树林和老婆听到院子里有动静,跑到院子里,听到女儿开口说话,一家人抱在一起,高兴的泪流满面。

  杨树林看到站在院子里同样兴奋的张生,丢下老婆和女儿,上前拉着张生的手,激动的无以言表,久久不愿松手。

  张生走到杨华面前,对杨华说,我叫张生,不是姜新。杨华一字一句地,张……生,张……生,从那以后,张生除了继续为杨华治疗耳病,又多了一件事情,帮助杨华练习口语表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