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有感(3) [七绝]作者:yym3949

七绝读《三玄·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有感(3)

2018年9月3日

人老将至,整理文稿,得诗一首(参见附录):

道家黄老史双峰,

文景生息立世功;

汉武仲舒催蜕变,

延生道教便隐名。

附录:读《三玄·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有感(3)

本文专门谈一谈与《道德经》有关的“黄老之学”的问题。

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齐国稷下与魏国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修行(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等)、经世(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等)、致用(技术发明等等),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目的性、操作性。【按: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特别是休养生息,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等盛世。】

黄老之学,亦称黄老哲学,指的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按:据考古考证发现,《道德经》原本是西周宣王时期的肱骨大臣单逨的“受命之作”,它是在西周原有的《德论》的基础上,吸收《易经》思想,提出了核心概念“道”,从而进行综合论证的一部具有哲学层次的著作。它原本是作为教育西周王储及各诸侯王孙的一部“教科书”!……。西周(幽王)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建立“东周”,《道德经》也随王室馆藏来到洛邑,不过,由于战乱等原因,《道德经》也流落到了“民间”!……。于是乎,道家思想也在社会上“泛滥”起来。特别是到了春秋末期,周王室式微,学术上百家争鸣,但各家都有各自的“道论”!比如儒家也讲“道”,孔子就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有不少打着道家的旗号出现的流派,比如“方仙道”等,“黄帝道”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黄帝道”虽然“黄、老”并称,但影响不大!……。直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才有了第一次兴盛时期! ……。】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按:“田氏代齐”之后,成立“稷下学宫”,黄老之学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兴盛期。“稷下学宫”的目的,名义上是为了“百家争鸣”,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论证“田氏代齐”的合法性!齐国原来的姜氏,是炎帝的后代;田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田氏代齐”就具有“合法性”!“稷下学宫”推崇黄帝,推崇“黄老之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时,在田氏王室的推崇下,黄老之学盖过了其他任何学派!黄老之学与老子之学(《道德经》)的关系,说好听的是有所发展!其实,已经把老子之学从哲学层次,降到了应用层次!所形成的《管子》一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但是,其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比如:“道生法”,就为法家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它杂糅各家之长,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有可取之处,当时的荀子是先秦诸家思想集大成者。在稷下学宫地位显赫!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

•黄老之学发扬了老子的唯物主义。虽然他们基本上站在道家的立场,却成为了道家的左翼。稷下黄老之学一开始就受到齐国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它在稷下学宫中居于主导地位。

•推崇黄帝是黄老之学的特点,因此黄帝传说在战国大行其道,黄帝发明了车、弩、釜、甑和冠冕,作灶穿井,作宫室筑城邑,并作棺椁。此外,黄帝还画洛书河图,铸鼎制镜,合符封禅,别12相与28宿,创原始共和制国体。

•黄老之学兼容并包,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掌握政治要领即可,因势义导不要作过多的干涉。还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这些主张受到汉初统治者的赞赏。【按:大汉王朝的建立,终于结束了长年的战争。汉朝政治总体上采取“汉承秦制”,但是,由于常年的战乱,人口锐减,物质极度的贫乏,不得已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如此一来,黄老之学就派上用场,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兴盛时期!这时的黄老之学,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它总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进行解释!)它认为所谓“无为之治”,就是“上无为而民自为”!……。】

•汉初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当时恢复了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东汉时期,黄老之学蜕变为 "自然长生之道", 一些方士把黄老之学与神仙长生、鬼神祭祷、谶纬符箓等方术杂糅一起,视黄帝、老子为神仙,形成了原始道教,给黄老之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参见下表:

时期

老子之学(《道德经》)

其他学派或流派

黄老之学

备注

伏羲时期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

八卦是中华文化之源。

夏商周

易经↓

易经↓

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

西周末期

《道德经》形成。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

西周灭亡

《道德经》成为东周馆藏,并部分流入民间。

道德经+↓

道德经+↓

春秋末期

道家形成,

百家逐步形成(各家都有自己对“道”的看法和论述)方仙道形成

黄老之学形成。

战国时期

道家思想形成多个流派分支。最大的有两个:老庄之学;黄老之学。

百家争鸣,包括方仙道

田氏代齐,稷下学宫成立,黄老之学第一次兴盛。《管子》成书

七国争雄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

《吕氏春秋》成书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

法家胜出,《韩非子》成书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方仙道和儒家遭到打击

在民间传承

焚书坑儒

西汉初期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

黄老之学兴盛*1

汉武帝时期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表面工夫!

西汉末年

在民间传承

百家与方仙道在民间传承,方仙道盛行

黄老之学与方仙道融合,形成“谶语学”

外戚掌权

新莽时期

在民间传承

方仙道盛行

靠实权和谶语上台

外戚掌权

东汉

在民间传承

道教产生*3

黄老之学发生蜕变,走向衰落

文化典籍

道家经典有:《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除《淮南子》外,其他都是先秦典籍。

道教既包括道家经典,也包括黄老学派经典,还包括其他诸如方仙道的经典。包罗万象!均包含在《道藏》中

黄老学派经典有:《老子》、《黄帝四经》、《尸子》、《管子》等。

《老子》即《道德经》

*1注:有学者认为,黄老学派是捍卫君权,奴役臣民。以80%儒家+20%道家思想哄天下,以80%法家+20%儒家思想治天下。既把儒家的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又提倡法家的:主上,执大分。以刑赏,以生杀。外儒内法,黄老之谓也!……。与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只是加上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神秘色彩而已! ……。【按:另有学者认为,黄老重自然,也要入世、经世;重精神,也养形骸。结合自然与人文,治身与治国为一体,要求天人和谐圆满的地处理一切天人事物,而不只是凸显人的价值而已!……。】

*2注:注意!是“独尊儒术”,而不是“独尊儒家”!“儒术”是变了味的“儒家思想”,是董仲舒为了维护皇权而改造了的儒家思想!历史上称之为“儒术”,而不是“儒家”!“儒术”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下一统,外儒内法,刚柔并济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在这场以汉武帝为首的新兴力量与以窦太后为核心的旧势力的权力斗争的过程中,窦太后所推崇的黄老之学,被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所战胜!权力也从窦太后集团的手里转到了汉武帝的手中!表面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的权力斗争!……。

*3注:道教是由[道家(《道德经》)的“头”]加上[ 方仙道的“身”(或者说加上蜕变了的(融合了方仙道)的“黄老之学”的身]所构成!……。

总之,黄老之学在历史上出现了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战国田氏代齐之后的“稷下学宫”时期;一个是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时期。黄老之学的历史功绩就是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达到了文景之治!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发生了“蜕变”,隐蔽的一部分成了“儒术”的“内核”。“散野”的一部分与方仙道融合! ……。后来到了东汉时期,道教便在此基础上得以产生!从此以后,黄老之学这一名词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本文链接的文章如下:

附1:黄老之学(百度信息)

附2:到底什么是“黄老之学”?

梧桐树边羽,发布时间: 19-06-27

附3:从黄老之学到道教

勤而形之传习社,2018-02-09

附4:黄老之学的产生及影响

中国文化网,2019-04-18 08:49

附5:黄老思潮的基本纲领(个图)

陈丽桂,2016-01-27激扬文字

这正是:

道家黄老史双峰,文景生息立世功;

汉武仲舒催蜕变,延生道教便隐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