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翠:外婆的小书摊

外婆的小书摊

  ■高永翠

  记不得是哪天放学,回到家,居然找不见外婆,平时这时候,她不在院子里浇花,多半就在廊檐下绣花。说起外婆绣花,她可是一把好手,年轻时学的手艺到老一点也没丢,我们外套上开满鲜花的花篮、枕套上翩跹的蝴蝶都是外婆的绝活。听说,外婆年轻时绣花根本不用花样和花绷子,她只用指甲在织物上掐几道印子,然后飞针走线,一会儿你就能见到鲜活的花朵,或红、或紫、烂漫一片;许是鸳鸯、蝴蝶,或栖或飞,热闹非凡。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眼睛和手头都大不如从前,但还是喜欢摆弄那各色的线,让它们在我们身上开出各式的好看来,一刻也不肯闲。

  可今天她去哪儿了?

  直到天快黑,才见外婆提着一篮小画书匆匆回家来。她先放下篮子,然后转身去院子外又拖回来一只小板凳和一片塑料纸,还没等我们开口问,外婆就笑吟吟地说:“也不问问我下午上哪去了?”小表妹用眼瞅瞅刚回家的那篮小画书,反问道:“您不会又把我们的小画书送到水站,给别人家小孩读去了吧?”

  “嘿,你猜得还真有点像!不过我去的不是水站,而是长途汽车站,你们的小画书不是给小孩看,而是给等车的旅客看,一下午,我挣了八角五分钱呢。”外婆笑着说,透着几分满足。自从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外婆就离开水站回家务闲了,失落总隐隐挂在她的眉梢。现在她又能为家里挣一份进项,自然……

  晚上,在灯下,外婆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了她今天的“创业史”:我把家里你们小时候读的小画书都搜罗出来,用篮子拎到车站,再一行行摆在塑料纸上,那些等车等的着急的旅客就会围上来,东翻翻、西瞅瞅,翻着、瞅着就会捞起一本来看看,2分钱一本,用来消磨时间,倒挺合算。有人一本书,消磨一整个下午,来回一遍遍地翻,车一来,书一扔就走了;还有人,一会儿就翻好几本,对了,那本《扇公主》最畅销,一下午被翻了五次,还有那套《三国》也挺受人欢喜……我们家的闲书,打发人家的闲时,一举两得。再说你们上学了,下午这大段时间,我总要找点事做的……外婆心得还不少。

  再看看篮子里,那些平日里被我们翻旧的小画书,一摞摞码的整整齐齐,似乎重新神气起来,它们成了外婆创业的原始功臣。

  没想到,外婆摆书还摆出兴趣来了,过了几天,她居然把家里的竹床扛去摆书,还带着几个小板凳供顾客座,一个小书摊就支起来了。这样,每天放学后,我们姐妹仨做完作业,就直奔书摊,帮外婆一起看摊、收摊。汽车站离家很近,外婆的摊子就支在车站大门左边的空地上,一张竹床上摆着各样的小画书,四周摆着一圈小板凳。等车的人,一开始,多半守在候车室,等着站里广播叫着自己车的班次,那广播员的声音永远软软的、缓缓的,像一点儿也不着急。候车厅里一排排的木椅上,栖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样的行李包,横竖堆在脚头,进进出出都绊脚打磕,孩子喊、大人叫……闹哄哄的热流嘈杂翻腾着,坐不了多久,焦躁自然而然。不停张望、不停询问,大厅里的人似乎一直都不见少,广播员的软语依旧绵绵的,等得久了,也被这水一样的声音缠的、煮的渐渐没有了脾气,只有站内、站外来回地晃,晃着荡着,百无聊赖中就踱到了外婆的书摊旁。随手翻翻,碰着似乎合意的,那眼神就定住了,再翻几页,居然饶有兴趣……一本小画书本没多少页,三下两下就到头了,扔下,再抄起一本,哗啦啦又翻一气,故事大概就了解得差不多了,再放下……时间似乎好过多了,就姑且这么停顿着。

  碰到这样的时刻,我们小孩家就不乐意了,扬声道:“你究竟要翻多少本?只给看,不给翻。”声音里十二分的抢白。碰到和善的主儿,不好意思笑一笑,搁下书,转身走了。碰到过劲的主儿,也会加几分劲怼回来:“我不翻翻,咋晓得哪本好看?”更有厉害的角儿,一个劲不吭声,继续沉醉在书里……每当这时,外婆都会打圆场说:“翻翻,随便翻,挑到好看的再看,没关系的,小孩家不懂”,外婆的和善无处不在。有时,一床的书都被翻得横一本、竖一本,乱糟糟一团,也没有一个留下看的主儿,外婆也没一声怨言,还在旁满含歉意似的安慰着:“还是书少了,没找到合适的。”然后,再一本本重新收拾整齐。唉,摆个书摊子原来这么难,做生意竟这样委屈!

  收摊回家的路上,外婆就会开导我们说:“做生意,和气生财,哪能急性子啊!要是你呢,不也想挑本合意的,才愿意花钱嘛!将人心比自心,就不会生气了。自家的书,人家多看看,不收钱,也是做好事!”外婆从小没读过书,也不识几个字,却最喜欢人家爱看书了。每次我们做作业,她就守在桌边,瞅到我们有空儿,就会凑近书,找点字问问,虽然进展缓慢,她却满意得很。

  外婆的书摊子就这样坚持下来了,说也奇怪,识不得几个字的外婆自从摆起了书摊,她识字明显快了。在书摊上操持一段时间后,她会根据客人要的书名,在书堆里准确找到那本书,也会指着书名向别人推荐,有时书摊上没顾客,她会自己寻本口碑好的书看,连估带猜把个故事了解个大概,然后回来添油加醋讲给我们听。在我们看来繁琐无比的小书摊,却被外婆有声有色地经营起来了。

  每天晚饭后,她会找来针线、糨糊修补收摊时剔在一边有破损的书,散架的,按页码理好后,用锥子沿书脊边锥上一溜眼,再用针线订结实;碰上破了皮的,外婆总会剪一块纸从后面衬上,再刷上糨糊粘牢;至于那些掉了页的书,最麻烦,外婆能做的就是弄一块和书页一样大小的白纸放在桌边,等我们做完作业,她就会央我们循着这页的前后,编出文字设计好画面,写好画好,她再插进书里订严实。这可是我们喜欢干的事,我们总是拿着那张白纸翻遍书里人物的样子,才描啊画啊,按照情节添文字,有时觉得不过瘾,顺便把自己的想法也编进去。然后,乐滋滋想象着读到这页时顾客的讶异,便无来由地满足。而外婆更开心,她总是叮嘱我们,画要画得像,字要写得好看,要不然收顾客的钱,实在不好意思。每当我们交给她时,她总是端详又端详,一会儿比划到眼前说画的两条胳膊一粗一细,一会儿又拿远着,左右打量,说颜色涂得不够鲜……然后敦促我们一遍遍修改,直到她满意为止。这时候,她会掏一把零食,让我们吃得甜蜜蜜,顺便打趣道:“又甜又香吃了过江,又鲜又甜吃着过年!”我们胡乱跟着喊,然后哈哈大笑。

  外婆真是有心人,小书摊越来越像样。她学会了根据顾客的需求,去书店买些新书来补充,品种上也不仅仅是小画书了,渐渐有了金庸、梁羽生、古龙和琼瑶、亦舒,摊头还摆起了瓜子和茶水,小板凳换成了长条凳。后来等到外公退休了,书摊的竹床换成了可折叠的书架,每天被自制的四轮小车拉着来来回回,变成了有规模的大书摊,一辈辈的年轻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书香和笑语萦绕不断。

  一摞书、三两长条板凳、一杯茶、几粒瓜子……记忆中外婆的小书摊,伴着那热烘烘的汽车站人流及一声声播报站名的软语,还有摊头梧桐的新绿和迷眼的绒绒,一切都那么真切分明……

  每每想起这些,外婆忙碌的身影和暖暖的笑容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