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志华:海阔天空侃故乡

海阔天空侃故乡

  ■古志华

  01

  辛丑正月正,我们一家人约朋友们去爬麻布大山。我的习惯是先尽情玩,日后再写点感想,等于又神游百遍,回味无穷。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站在故乡这块叫做圆墈岨的地方,遥看对面朦朦胧胧的群山,夕阳西下,那座浑圆尤长的山峰,就是我们那天爬上去的麻布大山。

  以前,秋天。乡邻们一块儿放牛,将牛绳挽上牛角,赶到收割稻禾后的田间,聊天,比试眼力,看谁看得更远。

  一眼望北,群峦起伏,其中有座山峰,山巅上有一架铁塔,便是我们岳阳县电视台的信号发射塔,我们又叫那鹰嘴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碧青天下,是能清晰看得见的。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我们驱车约行了三十公里,才到了山脚下。

  但我总想弄个究竟,为什么那叫麻布大山呢?放眼望去,左边是新墙古镇,中间平坦之地是新墙河口,右边是群峦叠障。麻布大山像一块长长圆圆的大砾石,镇压在新墙河的北岸。从西南绵延向东北,我们昨天下午走了二个多小时才走完全程,峰顶相对平坦,像长长的堤坝,拦住西北的风,应该也有五六里长吧。

  我先说我们"新墙"地名来源的典故,从三田一洞的山民到巴陵街上做生意,沿途必记些地名,以便结伴而行。在旧时新墙老街萧家湾,有一大户人家新近筑了一栋房子,临街面有爿高高的新筑土墙。于是,路人相约,我在"新墙"处等你呵!"新墙"之名从此喊开来。

  这麻布大山像什么呢?遥看便知,青色的山峦,像古时人们挂在胸前的粗布袋,也叫褡裢袋,在电视剧中有时也看得到。长长的用青布缝制,中间开口,可以打折,像围巾,可分作两边悬挂,或前后悬挂,装上货物后,鼓圆鼓圆的。淳朴的古人都是用很简单又很形象的事物来记住这些地名。

  我们驱车来到山脚下,已被高高的山峰压抑着,立刻有种放飞去的迫切。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牛气冲天。

  沿着柏油路慢慢攀升,很快就走上山顶。山下的房屋顿觉渺小起来,政府部门为了扶贫,融合多机关部门,斥资上亿,打造这森林公园,开发旅游经济,农家乐处处都是。

  山顶路平坦而窄, 隔空一望,大汗淋漓,大约才走了一半。左边云海茫茫,右边云海茫茫,深谷里的村庄零零散散,像小孩折叠的纸飞机,扔在里头。

  我们走着走着,电视信号发射塔越来越近了,道狭梯更陡,回首我为峰。同伴们都在山下等我,习惯做体力活的我也有点力不从心。汗是流了一大把,春日的暖阳更是推波助澜的。沿途已游人寥寥,凡最佳处,不敢说高处不胜寒。新春首日,爬上顶峰,风景还是这边独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麻布山森林公园位于郭镇乡麻布村,以前叫"霖雾山",后因有了个美丽的传说而易名。

  相传有位贩卖麻布的客商,人称老贾,其实"贾"就是商人的意思,不同于贾宝玉的"贾",当然,姓甚名谁也已不重要。一日,他的满载货物的帆船顺风而下,从洞庭湖入南津港进阁子市,一靠岸,进货的客商蜂拥而至,他喜不自禁,暗暗说道:"谢谢菩萨,谢谢菩萨!"。春暖花开时节,他吩咐伙计照看生意,一个人上了这霖雾山。半路上,他碰见两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石墩上下棋,不知不觉在一旁看了两个时辰。正觉肚子饥饿,一老者捧出一捧红枣,递他两颗。时天色不早,他径自下山,顿觉两腋生风。来到下船之处,自己曾拴着的船帆已是一瘫朽木板了。老贾四顾,遇当地渔夫一问,对方回复说:“一百多年前,有位贩麻布的商客上山拜菩萨,成仙了呢。” 这就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

  新墙河从平江幕阜山脉发源,到这麻布大山底,流入洞庭湖,河的入口处,老人们也习惯叫其"烂船湾",或"破船口"。

  02

  我曾在一篇小文《乡音吾解》中写到"窌斗嵭",也就是我们村庄在零零后发展建筑得最好的居所,曾经是一大片荒无人烟的杉树林。沿一条进村必经之道,形成如今街市式的热闹处。

  我的堂叔对地名由来,却有与我不同的理解,他家是最早居住在那一带的。居住地貌我还有点印象,圆墩墩的,座东向西,非常开阔,小时候我还经常在那儿放牛呢。他说那一带可能叫"庙墩嵭",喊谐了音,成"料斗嵭"。既叫庙墩,祭祀之地,应有出处。然而近几辈人也不曾见过有什么遗迹。他说他家筑房动基时,曾见有坟墓,墓中有瓷罐,最出奇的是曾挖到一块"护胸镜"。他说他见过,青铜的,锈迹斑驳,但我怀疑是古时女人常用的青铜镜,对镜贴花黄嘛!有人听闻后常到他父亲那借阅,后不知去向。"护胸镜"也叫将军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但我存疑,像我们这块地方,古时称蛮荒之地,离皇都侯城如此遥远,世外桃源一样,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大人物留下的什物,要有也是宋以后或明末清初吧。

  我在那文中又说到过"吴家冲",传说这一带是吴氏祖居地。他们的后人曾来祭过祖,荒湮了多少代,只余碎瓦残砖,在对门的花坡岭上。传说吴三桂兵败云南后,其子孙四散流落,隐姓埋名,还说其中一子,"百年"后掩埋在烟囱岭"睡枷坡"一带的凤嘴山上,"睡枷坡"是我误解了,其实叫"费家坡",姓费的人家曾居地,像沿小新河一带的"张家园""潘家园",都以姓标地,几百年前的家谱上仍有记载。从"庙墩嵭"放眼南望的那座山丘,又叫蛇头岨,我曾它叫作犁头岨。

  我们又聊到家谱。

  正史,野史,地方志,家谱等等,注释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源渊走向,这样才有迹可寻。序谱,传承的应是文化,引领这个家族的精神去向,而不单单证明其父其祖是谁。文化的精髓才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根本,有向心力。比如我们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先祖当过什么大官,留下什么遗迹,哪怕留下什么传闻,只字片语,我们的族谱上就寥寥无几。《颜氏家训》的价值几乎可与国史媲美。

  新墙古镇,历史悠久,其中我们上中学的地方,石制门楼仍保存完好。相传屈原大夫路经此地,叫相公岭,香草环生此地曾留夫子迹。改革开放后,107国道的东移,乡镇搬迁到今十二公里处,即使一度风传为"小香港",也是臭名远扬。为什么我们新墙镇经济发展居全县之首,新墙河战役也享誉全球,然而岳阳县的"三街六市"中却没有他的名号?这应是我们文化传承工作没做好,没有宣传到位。我所知道的汩罗长乐镇,一年一度的故事会还在热闹上演,万人空巷呢。

  今年清明节,我随同各地宗亲去本县筻口镇祖茔福地祭祖,他们一致将修筑"岳阳古氏十九公祠堂"一事提上议程。《人民日报》载文"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之地"。祭祖,不只是走形式,而应注重家风良俗,先辈事迹,地名来由,以及碑文牌坊方志对联等等文化的传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让心沉静下来,勿被浮躁所淹没。也就促使我匆匆整理这篇杂记,难尽所衷。

清明

洒落青山化泪洇,

清明无雨不清明。

纸幡七彩多亲色,

祭扫远乡宗祖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