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说媒 | 作者:于其伟

  作者:于其伟

  雨后,山上的松林越发显得苍翠,再没有比经山雨洗浴后的青山更加迷人啦。整个大山,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及散尽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大山的腰间,阳光撒在树叶子上的雨滴,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成群的麻雀,喜鹊,时而飞来几只山鹰,在山顶盘旋着。太阳刺破乌云,露出了笑脸,余晖撒向大地。山雨冲刷后的大山,一片郁郁葱葱。满山的牛羊顺着山坡,一会爬到山顶,一会顺着山沟,哪里有青草,哪里就有它们的身影。

  说起这片松树林,倒是有一些年月啦。伏牛山下的周庄,生活着这么一群勤劳朴实的山民,多年来,他们有着爱山护山的传统。每年的三月,周庄人不约而同,家家户户扛着铁锹,镢头,掂着水桶,在山坡上种下一棵棵树苗。每年的寒秋之际,周庄人忙完田里的农活,便拿起镰刀、斧头来到山上,修剪树林的枝杈。那个年月,山里人家,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堆起了满垛的“柴草”。一年又一年,山上的树林越发显得茂密。

  有一年的夏季,半夜时分,一个雷电打到了山上的一棵老松树,着了火,火势很大,不多时,火苗便蔓延起来,烧了大半个山头。山火过后,留下一片焦土,也给周庄的山民留下来难以抹去的记忆。自此后,周庄人愈加爱山护山了,靠山吃山,周庄人组成了护林队,打猎也好,放牧牛羊也罢,他们时时关注着那一片片的山林,关心着那一片松林的长势。

  连日来,周庄很是热闹,家家户户在忙着收田地里的玉米、大豆和红薯。今年的雨水好,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长势也好。

  周铭送别咏梅后,回到家里便和爹娘说起来,周家上下忙碌着,计划着周铭的婚事。

  “他爹,我看铭儿和咏梅很是般配,咏梅这姑娘,我是打心眼里看着好呢,人长得俊心眼也好,心灵手巧,你看看咱铭儿脚上这双鞋,穿着多合脚呀!”周铭的母亲很是开心,脸上泛起了笑容。

  “爹、娘,这是我大哥的头等大事,可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该准备的嫁妆,彩礼啥的要准备得妥妥的。”一向有主张的周小妹说道。

  “他爹,你看呢?我们选个日子,要去康老中医家,两家人商量一下铭儿和咏梅他们俩人的婚事。按照咱们农村的风俗,孩子们的婚姻大事,该有的不能少,该走到的可是不能少,媒说、看亲、合婚、定亲、送年月......这些都不能少。”

  “是呀,我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事呢,我看我们还是托刘婶做这个媒人,去康家那里说和说和。十里八乡这一片,刘婶人缘也好,能说会道,成了不少好姻缘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训,虽然铭儿、咏梅他们是青梅竹马,自己谈的,儿子的婚姻大事,我们要好好操办。”周老爹,在老屋里迈着八字步,叼着旱烟袋,边走边和老伴儿商量着。

  咏梅家是兄妹三人,有哥哥一个,早已成家立业,还有一个比她小4岁的妹妹。咏梅那天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母亲看到她兴奋、开心的样子,就一直问她有啥好事。其实她不说,咏梅她娘也猜到了,咏梅纳鞋底、做鞋的手艺还是跟着娘学的,女儿的心思,为娘的哪有不晓得的。

  “姐,你咋回来这么晚呀,咱娘把饭都给你热了两回了,快点吃吧!”咏梅的小妹对姐姐说道。康老中医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戴着他那副从街市上买回来的老花镜,不停地翻看着那本早已翻了多遍,书页有点发黄的线装书《本草纲目》,时不时嘴里嘟囔着什么,全然没有注意到女儿间的谈话。

  大山下的周庄,早晨一片寂静,天空还没有完全亮,周铭的母亲就早早起起床了,准备着一家人的早饭。周老爷子、周老太合计着今天去找一下村里的媒婆,商量着怎么去提亲。

  灶房里,灶膛里的火苗在风箱的拉动下,嚯嚯地笑着,灶台上蒸着馒头,水汽笼罩着整个屋子。煤油灯的微光被蒸汽弥漫,厨房里影影绰绰的。

  “爹、娘”,你们起的好早呀!周小妹从自家的水井里打起了水,搓把着惺忪的睡眼,望着厨房里忙碌的爹娘。

  “闺女,你和你哥去刘婶家一趟,叫她来我们家吃早饭,合计一下给你大哥提亲的事,快去吧!前两天,我见着她,还给她提起这事呢,你们两个去她家跑一趟,显得我们更有诚意。在咱们周庄,这可是老辈人多年来传下来的规矩。”周老太说道。

  不一会儿的功夫,周老太已将早饭准备妥当,刚出锅的馒头冒着热气,灶台上的后锅里煮着刚打进去的鸡蛋,这是给媒人准备的。

  “她刘婶啊,铭儿的婚事你可要多操点心,你看我们去康家都带些啥礼物好?”

  “刘婶,你喝鸡蛋茶!”

  身着一身玫红色衬衫的刘婶被请到周家,边喝着鸡蛋茶,边思索着老周家的这门亲事。

  “铭儿和咏梅自小在一起长大,又是自谈的,但在成亲这事上,两家人毕竟还没有多接触,铭儿的事,我这个当婶的,自然是要尽心地去说和。我的老姐姐,你就放宽心吧!”

  咱们周庄这儿离集市不算远,一会呀,等吃过饭,咱们去集市上看看,看带些什么礼物去康家合适。

  吃罢早饭,周铭、刘婶、周老太来到集市上,来到镇子上的老王头开的百货店里。周老太看着货架上花花绿绿的物件,对老王头说:“我们想办一份四样礼,你看咋个合适?”

  老王头说:“那看你办哪个档次的?”

  媒人刘婶说:“咱是农村人,差不多就行,老周家儿子要去相亲,你看着给置办吧。”

  老王头说:“那称6斤红糖、拿6瓶白酒、2条烟、2盒蜂蜜吧?很脸面的,老嫂子。”

  “我也觉得挺好的,那就这么办吧!”周老太一边说着,一边装着新置办的礼物。今天,她特意准备了几个红布袋子,用红布袋子装着礼物去瞧未来的亲家母、亲家公,她心里美滋滋的。

  康老中医家离周庄也就个五六里地吧,刘婶和周老太两人一人挎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装着从集市上刚买的礼物,两人路上说着笑着,不一会便来到康老中医家门前。

  刘婶,名叫刘三妮,她这个媒婆,给左邻右舍,临近村子里的年轻小伙子,待“出闺”的姑娘说媒差不多已有十年有余,她对方圆几十里的很多乡亲都熟悉。康老中医家,她自然再熟悉不过了。隔三差五地,她总会给婆婆去抓几副中药,调理一下肠胃。这个刘婶,是个孝顺媳妇,心眼好,人缘好,在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好名声很快便传开了。周庄的邻居们从没见她赤红白脸的给婆婆拌嘴,虽说是没读过几天书,字不识几个,但论起道理来,那是一套一套的。

  刚走到康家大门口,咏梅她娘就喊起来:“妹子,来就来,还买这些东西做啥?”

  “看你老姊妹说的,今天我们来,是来商量侄子周铭和咏梅的婚事,哪有空着手的道理!”刘婶笑着说道。

  咏梅她妈、康老中医,咏梅他们也都出门去迎接刘婶和周老太。院子里的养着的那条大黄狗,很温顺的一条土狗,见到家里来了客人,蹦着跳着,直往他们身上蹭。

  康老中医家的院子挺大,院子里的一张张大竹席铺满了各种草药,有些带着刚采摘的叶子,还泛着青色,有柴胡、黄芩、白芷、党参、黄柏、地黄、蒲公英、五味子、半夏、薄荷、牛蒡子、麻黄、紫苏、防风、藳本、葛根、茵陈、车前子......有叫上名的,有叫不上名的。厨房里煮着的中药咕嘟咕嘟的响着,散发着中药味,弥漫了整个院落。

  刘婶、周老太在堂屋坐下后,咏梅她娘给咏梅使了个眼色,咏梅自然是心里明白的很,起身走进厨房,准备迎客的饭菜,“鸡蛋茶”自然是少不了的。www.32ht.com

  不等咏梅她娘说话,刘婶便打开了话匣子,向康老中医两口子说着周铭的好,从周铭的小时候一直说到他参军回来,从为人处世说到对咏梅的好。周老太时不时地插话,补充,向康老中医他们一一报过周铭的生辰。

  不多时,两碗热腾腾的“鸡蛋茶”便端了上来。那天,天气晴朗,太阳映照着整个村庄。已是秋天,“日头”(太阳在此地的方言)自然是没有了酷暑时的那般毒辣。转眼已到晌午,咏梅今天准备的饭菜是蒸大米饭,八菜一汤摆了满满的一桌。客人和主家吃着、聊着,时不时传来一阵笑声,这笑声里透露着幸福的味,传递着美好的讯息。

  周老太和刘婶回到周庄时,已是下午5点。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商讨着周铭和咏梅两人下一步的婚事,在家等待多时的周老爷子和周铭他们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猜出今天去康家这一趟,事办得还挺顺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