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劲松:吃“夏”

吃“夏”

  ■ 梁劲松

 

  节气到了谷雨,这就预示春天已经悄悄的开始退场,随着温度的升高太阳的火烈,夏已经不知不觉悄然而至。作物随着节气进入了疯长状态,前几天还耷拉在地上的四季豆、豇豆现在已经牵起了藤蔓需要搭架了。黄瓜开起小黄花,蚕豆、豌豆已经可以吃了。“前三天吃不得,后三天吃不撤(che)”蚕豆夹的嫩豆子是孩子们的最爱。不管是烧汤还是炒鸡蛋,味道只有一个字——鲜!碧绿的嫩豆子,汆入开水中,调一个蛋花或先汆好肉片,撒上一点葱花,淋上香油。汤色清纯,入口回甘,乃汤之上品。再过几天蚕豆再老一点,就可以煮五香豆了。配上八角茴香粉加点盐和水焖煮几分钟,揭开锅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哦!记得小时候妈妈用针线把蚕豆穿成珠状挂在颈子上吃,那个显摆样子啊,现在还历历在目!

  随着温度的升高,去年底腌制的吃剩下的白菜、萝卜已经在菜坛子里发酵变腐了。腌萝卜白菜虽然发酵变腐,但是颜色还是金黄金黄的,只不过口感变的软、烂。有些人不甚喜欢这种味道,但是也有许多人朝思暮想爱恋这一口,我就是这样的。在菜坛子里轻轻捞出腌菜,清水漂上半天沥干水,放入中号盆子里,撒上剁椒和蒜蓉,热水锅里蒸上十几分钟,上桌前淋上麻油(油要重些),这又要多吃几碗米饭了!有点重口味,与臭鳜鱼臭豆腐有的一比。

  梅雨季节的到来雨水就多了。雨后的清晨,大堤草坪上的地皮菇一夜疯长出来。小时候老弟总是拎着小桶去捡拾地皮菇。一早上捡一小桶是没有问题的,多了可以洗净晒干以便平时食用。新鲜的地皮菇清水漂上一段时间,洗净后可以烧汤亦可以炒鸡蛋,味道都是杠杠的。与蒜苗和腊牛肉片合炒,非常的香鲜可口。晒干的地皮菇用清水一发,菇片就舒展开了和新鲜采摘的一模一样。

  雨水一多,池塘河叉里的鱼就多了。冬鲫夏鲤,这时候正是吃“糖醋鲤鱼”的时节。记得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和弟弟在庄稼地浇水,在中排渠的河道里逮到一条五斤多大鲤鱼,拿回家就做糖醋鲤鱼下酒。整条的鲤鱼打花刀洗净,腌制一会儿然后糖、醋、黄酒、姜、蒜调味,大柴锅焖煮。汤干鱼熟起锅,我和弟弟喝掉了一瓶三块五的老明光。鱼肉酸甜适中,鲜香可口。最诱人的是鲤鱼杂,鱼掠(雌鲤鱼是鱼籽,雄鲤鱼我们这叫鱼掠)嫩软香甜,应该是最好吃的部分。鲤鱼籽味道也非常好,只不过没有鱼掠鲜嫩罢了!

  初夏乡下的河鲜最为肥美。雨后,鱼虾啊泥鳅黄鳝最多。做河鲜最主要的是食材,再者就是烹饪方法了。虾,一定是活虾。个体大的,就直接煮咸水虾,起锅放点蒜蓉姜末即可。米虾可以蒸蛋羹煲冬瓜汤,我个人喜欢把小虾须和触角处理一下,口感好些,小虾米爆炒也是不错的选择。泥鳅要慢火炖,黄鳝片要爆炒,火候应该是点金之笔吧!活的泥鳅黄鳝不好处理,有人先用开水烫然后再处理。我个人观点认为这样不可取,开水烫后鲜味会流失。不管是泥鳅还是黄鳝,处理它们前最好穿一件大套褂防止弄脏衣服。处理过程非常残忍,把泥鳅黄鳝沥干水倒入塑料桶,用剪刀剪断其颈椎,秘诀一个字“快”。我家孩子最喜欢吃的应该是剔骨黄鳝片吧!把处理好的黄鳝(二两左右最好)洗净,用木棒拍成片状,去头尾,用U行刀从上往下一拉,黄鳝脊柱骨就剔下来了。也可以用小一点的菜刀直接剔,就是有时会多剔些肉下来!剔好骨以后把黄鳝切成片(大小自定)撒一点盐和黄酒腌制十分钟左右,然后撒一点淀粉搅拌均匀,切一个彩椒和小半个洋葱待用。把黄鳝骨和头尾洗净下锅爆炒后加水文火慢炖,汤浓稠后加蒜蓉姜末老抽起锅,沥好汤备用。准备就绪后猛火下菜仔油,颠炒黄鳝片下炖好的汤汁(可多可少,喜欢汤拌饭的就多一点,盐不用放了),接着下彩椒和洋葱爆炒断色后加一勺白糖起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黄鳝片就大功告成了。

  其实乡下夏季最鲜美的河鲜应该是河蚌,只不过我们本地人没有食用过(由于习俗的原因)!厚厚的蚌肉白白嫩嫩的,像牛肚片。记得刚毕业有客人来我家吃饭,父亲做了河蚌豆腐汤。客人不知道是什么,我就说是牛肚。“怎么会这样嫰这样鲜啊!不是不是。”客人否定道。父亲告诉他是河蚌,客人大吃一惊,“没有想到河蚌竟然这样的好吃,比老鸡汤还要鲜,没有想到啊!”客人赞叹不已。

  物质匮乏的80年代,吃,是很大的问题。立夏后的蚕豆穿成佛珠的样式煮熟挂在颈子上当零食;放学的路上东遛西窜爬树摘桑椹,一直吃到打嗝为止;这家的桃子那家李子,谁家枇巴熟了都一清二楚。现在想想,也不知道那时为什么这样的饿这样的馋。几十年的发展,吃的问题早就解决了,人民的生活已经十分的富足。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我们儿时的样子的!

  不经意间,夏天到了。苦夏,就是一种煎熬,就是一种磨练。只有充沛的阳光给足了充分热量万物才能昌盛生长。只有这样,那沉甸甸的秋也就不会太远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