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腊梅:南溪古寨

南 溪 古 寨

  ■ 朱腊梅

  初冬,在一个暖阳高照的周日午后,我和几个朋友自驾去了南溪古寨。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古寨了,上一次来应该是四五年前的一个新年里。家人一起,时间也仓促,只是随意走走就返了程。

  再一次去,三五知友,时间上也宽裕。我们相约说这一次要来个深度游,至于深到个什么程度,亦觉随缘。

  南溪古寨是一个距池州市东至县城约34公里的大山深处的一座古寨。它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村落,只因在央视节目《长城:中国的故事》,第十二集《血脉》讲述了关于匈奴后裔一一南溪古寨金氏家族血脉传承的故事,从此名声传外。

  南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此地的村民多为匈奴人的后裔,因此南溪古寨被称为“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村里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成套老家谱,村谱记载,公元121年,其祖金日磾为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随匈奴王浑邪归汉,武帝授以马监侍郎,并赐金姓。唐朝末年,金氏祖先金侨公为避黄巢战乱,从徽州黄灯迁到此地开发定居,至今有1120多年,传世六十多代。在明清时期,村内有一千多户、四千余人,九十九口古井,九十九条街弄,均是青石铺路,民房全是徽派建筑格式,还有部分元朝和明朝的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古代的石碾、石磨至今仍在使用,许多老人还带有古代的生活习性。

  村后的石狮旁有一条古徽道,通往江西浮梁,一代代村里人曾经从这里“浮梁买茶去”。累了渴了,就在路亭里稍作休息。和所有的徽商一样,用过了路亭里的米和水,回来的时候再满上。匈奴人的野性与斗志渐渐褪去,留下更多的,是徽商的儒雅和诚信。

  直到2004年10月,南溪古寨才通乡级公路。受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长期保持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能够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直到2006年才被专家考证发现。

  我们走近古寨村口,眼前是一棵高大的老樟树,主干粗大,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樟树枝繁叶茂。树下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名曰会源桥,“会源”即聚财的意思,树与桥,传说都是明代的。桥下面有淙淙溪水,水流清澈。循着小溪边一条光滑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的走进了村里。这样的小桥入村还有两座,被村民称作“进村三把锁”。

  南溪古寨是一个依八卦九宫布局的风水村落。古寨依正北偏西3o度的三株(三山)为中轴线,布置双S八卦溪,并临八卦溪边有多幢元明清建筑,古寨拥有双蛇锁金龟、九龙戏三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狮流涎等自然风水景观,是一个集风水文化与建筑文化之大成的村寨。

  进村二百余米后,右手边的金氏宗祠便展现在眼前。门楣高大,山墙耸立,共前后三进。进门后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阳光从天井里照进来,打在了井框里,也打进了千年的风尘。祠堂内有九十九根柱子落地,上面隐隐雕刻龙形,另有一根柱子被锯掉尺余悬空而立,据说是因为怕柱数满百而被皇家忌。宗祠内摆放了自搬迁以来的十几世祖牌位。两边墙上有匈奴特征的草原、弓箭等浮雕。

  群山环抱里的古村宁静安祥,走在青石板的路上,感觉与千年来许许多多的脚印叠加,脚下就多了几分光阴的厚重。走过一幢幢老屋前,这些老屋经岁月风蚀,古旧沧桑,却自带一种风骨。那是一种与千年光阴抗衡过的风骨,无言却有凛然威仪。

  村寨里巷弄相通,这九十九条巷弄我们一个下午怕是走不过来了,那九十九口古井也不可能一一找的到了。沿村中的这条小溪我们索性慢慢的走。溪水里有群鸭子慢悠悠的游,几只大白鹅在远一点的溪水里扑楞楞着叫。溪那边的一户人家,一层明黄的银杏叶落在了青砖墙瓦上,落在了墙根上,美的人心都鲜活了起来。几只鸡拨拉着墙根的落叶,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村寨里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有元代古碉堡,明代大成祠、社神碑,清朝节孝牌坊、贞节牌坊等。走过了一巷又一弄,走过了战前县府旧址,邮局旧址,金九龄故居,来到了一幢箭楼前。看门前的简介牌,此箭楼建于元代末,是建村时64座箭楼之一,箭楼四周都有箭孔,西北方的锐角正对着匈奴故地。也许,匈奴人的心思,不过是想像雄鹰般展翅,飞向蓝天,飞向草原。百转千回的光阴过后,寨子里的人终究没有飞走。历史的风烟己逝,战争的号角已熄,箭生了锈,故园已远。一代代古寨人放下了弩箭,种起了桑麻纺起了纱,隐于这大山之中,过起了安定闲适的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人也和大部分皖南农民一样,在祠堂里唱戏自娱自乐,唱的是温婉的花鼓戏、黄梅调。同时,这里还遗留着古朴的民俗文化,如:安苗、糊仓、舞灯、打猖以及匈奴歌舞等等。村民们的脸上,隐约还能看出些微匈奴人的特质。铁骑的声音渐行渐远,这些草原游牧民族的后裔,终于在这里扎下根来,经过千年的碰撞与融合,渐渐与汉人难分彼此。

  阳光打在身上,暖洋洋的风在那些古旧的屋顶檐际穿梭,从一块瓦片到另一块瓦片,穿过了千年。檐下是人们恬淡而缓慢的表情,棋盘上对奕的老者,门前嬉闹的稚童,晒太阳的老婆婆……

  竹篙上晒着的棉被、簸箕里晒着的萝卜干、屋檐下挂着的腊货、溪边的一株腊梅淡黄色的花朵……

  村边地头,有人在摘菜,有人在锄草,有人砍柴归来……阡陌相通,鸡犬相闻……恍惚间,今夕何夕?时下里,从没有一处光阴有着如此的悠然和静谧。

  我们从她们身边走过,向他们打听一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比如以前不通村路时他们怎么外出?比如村中一个小小的池塘为什么叫阴阳八卦眼?她们一一和善耐心地解答,并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又忧伤的传说:南溪古寨的祖先们曾定下了一个规定,同姓之间不准通婚。在村南的情人谷里有一块刻有“金美娟”的碑文印证了匈奴同姓不通婚的习俗。村里一对男女相爱了,迫于族人的压力,在桃花坞双双自杀殉情,故事里的女人就叫金美娟。

  晚霞洒在了身上,洒在了村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纵不舍离去,我们终是它的过客。出了村口,回望,“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暮色无语,大山无言,小桥静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