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彪:那四条通往胜利的路

那四条通往胜利的路

  ■汪 彪

  我家住的社区,在汉口解放大道旁,离江滩不远,往东走差不多一公里就是长江。每次往江边走,中间要穿过一个极具烟火气息的街区,各种网红打卡小吃摊比比皆是,各种瓜果蔬菜肉类应有尽有。这里以前是日租界,其中四条东西走向的小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南至北分别是陈怀民路、张自忠路、赫梦龄路和刘家褀路。

  陈怀民路,为纪念传奇飞行员陈怀民(1916.12.25-1938.4.29)而命名。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陈怀民,在身负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放弃跳伞,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成为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第一人。陈怀民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遗体被安葬在武汉青山。抗战胜利后,武汉人民为纪念他,将原租界内一条长200米,宽12米的路命名为“陈怀民路”,此路位于张自忠路南侧,与郝梦龄路近乎对称分布。

  张自忠路,为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1891.8.11-1940.5.16)而命名。1940年5月,日军会攻襄阳,随枣战役打响,此役是武汉会战中外围最重要战役之一。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三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官的张自忠,率部与敌殊死战斗,最后在湖北宜城东山麓十里长山被围,仍战斗不息,独自与敌肉搏,直至力竭而死。张自忠是自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第一人,他生命最后轨迹都留在了湖北,武汉人民为纪念他,将原租界内一条长700米的路,命名为“张自忠路”。

  郝梦龄路,为纪念抗日名将郝梦龄(1898.2.18-1937.10.16)而命名。1937年10月11日,太原会战中的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16日凌晨,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中将军长郝梦龄与54师师长刘家麒一起深入前线督战,指挥收复失地,连克数座山头,他们攻至距敌200余米处通过一段隘路口时不幸中弹,两位将军同时阵亡。10月24日,郝梦龄灵柩运回武汉,以国葬之礼安葬在武昌卓刀泉。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人民将原租界内一条156米长的路命名为“郝梦龄路”。刘家褀路,为纪念抗日英雄刘家褀而命名。刘家褀1894年生于武汉,抗战初期,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与第九军军长赫梦龄同时牺牲在山西忻口,遗体被运回武汉安葬于武昌伏虎山。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武汉人民将原租界内一条长170米、宽12米的路命名为“刘家褀路”。因旧城改造,此路消失在今天的“武汉天地”现代化商业体中,后又将芦沟桥路以北一条东西向道路,重新命名为“刘家褀路”,道路全长近120米,宽约20米左右。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很多,而陈怀民、张自忠、赫梦龄和刘家褀四位英雄与武汉关系极其密切,他们或者是在武汉会战中为保卫大武汉而牺牲,或者是牺牲后葬于武汉,或者本身就是武汉人。他们是无数抗日英烈的典型代表,陈怀民是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第一人,张自忠是抗战中以最高职衔战死沙场第一人,赫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疆场第一位军长,刘家褀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武汉籍将领,是万千武汉抗日将士的优秀代表。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人因脊梁而挺立。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不能没有精神脊梁,英雄,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抗战胜利后,武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城市道路,颇可展现武汉人民对抗战英雄的纪念与缅怀,凸显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核。如今,“郝梦龄路”“陈怀民路”“张自忠路”和“刘家麒路”这四条英雄路,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新四军军部等,连片成为汉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连接这四条英雄路的,是江边一条不太宽,但贯穿了原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马路。这条路,在收回全部租界后,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元旦命名为胜利街。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是的,这四条英雄路都通向胜利街,是通往胜利之路。这似乎在告诉人们,当外敌入侵时,只有奋起抗争才是唯一出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才是战胜一切敌人,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英雄的壮举,凝聚着天地日月的辉煌,凝聚着江河山川的气魄,凝聚着炎黄儿女的青春血液,凝聚着伟大民族的崇高精神。

  通往胜利的英雄路,是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上面镌刻着八个金光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021年清明时节于汉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